首页 > 娱乐 > 娱乐爆料 > 金庸患癌去世全网惋惜 一代高情商和财商的大侠就这么走了

金庸患癌去世全网惋惜 一代高情商和财商的大侠就这么走了

来源:男儿窝    阅读: 8.6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就在昨天2018年10月30日,我们的一代大侠金庸老先生患癌去世,不过金庸在去世前一刻还在听着好友视频中对他讲话,笑着听着听着就这么走了,不愧是一代大侠,走得也是这么潇洒。在网友们知道金庸去世的消息,也是震惊了全网的网友,同时都是非常令人感到非常的惋惜。

金庸患癌去世全网惋惜 一代高情商和财商的大侠就这么走了

金庸也是一代的才子了,才子自古多情,英雄从来寂寞。金庸一生有三次婚姻和一次暗恋,对大明星夏梦的暗恋纠缠了金庸一生。夏梦是金庸笔下的小龙女、王语嫣等人的原型。

金庸曾说:“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见过,我想她应该像夏梦才名不虚传。”在金庸遇到夏梦时,金庸已是人夫,夏梦已为人妻。夏梦曾对金庸说:“今生今世难偿此愿,也许来生来世还有机会”。

金庸患癌去世全网惋惜 一代高情商和财商的大侠就这么走了 第2张

2016年的10月30日,83岁的香港一代女星夏梦仙逝;两年后的同一天,金庸也随之西去。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金庸在他的武侠小说中编织了大量的爱情故事与恩怨情仇,但是他的爱情与婚姻一直讳莫如深。晚年的金庸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的婚姻不理想,我离了好多次婚。”这恐怕是一代“武林盟主”最不如意的事情。

金庸患癌去世全网惋惜 一代高情商和财商的大侠就这么走了 第3张

杜冶芬

金庸的第一任妻子叫杜冶芬,长得美艳动人,人称“杜四娘”。1947年,年轻的金庸在杭州《东南日报》工作,负责幽默副刊。因一封读者来信和17岁的杜小姐相识相恋,第二年俩人在上海举办婚礼。

后来,金庸南下香港办报,杜冶芬也跟了去,不久后离婚。对于俩人的分手有一个传闻是杜冶芬有了外遇。对这个问题,金庸一直沉默,直到74岁时他对记者说:“现在不怕讲,我第一任太太Betrayed(背叛)了我。”

金庸患癌去世全网惋惜 一代高情商和财商的大侠就这么走了 第4张

朱玫

金庸的第二任妻子朱玫,是个精明强干的女记者,年轻貌美,外语好,文化素质很高。《明报》初创,朱玫和金庸一起打拼,但却没能坐稳《明报》老板娘的位置。

金庸患癌去世全网惋惜 一代高情商和财商的大侠就这么走了 第5张

林乐怡和金庸

第三位夫人林乐怡是金庸的忘年交。这个服务员出身的女人用自己的美貌和聪慧缔造了与金庸的情缘,陪金庸走完了漫长的余生。认识金庸时,林乐怡刚刚16岁。一天,金庸到一家酒店用餐,当时还是服务员的林乐怡认出他是金庸,两个人闲聊了几句。结账时,金庸要给林乐怡10元小费,不想却遭到拒绝。林乐怡说,金庸是文人,靠写稿维生,赚钱也比较辛苦,这10元小费她不会要的。金庸想不到这位女孩子年纪轻轻却说出这番话,心里很是感动,后来俩人成了朋友,渐渐生出情意,共赋同居。

金庸患癌去世全网惋惜 一代高情商和财商的大侠就这么走了 第6张

夏梦

遇到夏梦时,金庸刚三十出头,美丽的夏梦让金庸心动不已。为了能常常见到夏梦,他去了夏梦所在的长城影视公司做编剧。金庸到了长城影片公司之后,取笔名“林欢”,金庸夜以继日短短3年就先后创作了《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只为博得夏梦的欢心。

只可惜夏梦早已名花有主,金庸只能黯然神伤。不久,他离开了长城公司,并怀着失恋的痛苦完成了武侠名著《神雕侠侣》。细心的读者发现:《神雕侠侣》中“小龙女”的一颦一笑,神似夏梦。

金庸患癌去世全网惋惜 一代高情商和财商的大侠就这么走了 第7张

文武双全的人少,会写作又会赚钱的人更少,而金庸就是这样一位既会写又会赚钱的人。金庸小说发行1亿册,仅次于毛选,1992年,香港百富榜金庸以12亿港币的资产,名列百富榜第64位。可见金庸不光写作厉害,财商更是了得。金庸当初创办的《明报》轰动一时,但后来几经易手后由盛转衰,虽然有两儿两女,但没有一个人愿意接他的班。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当时查氏家族是袁花镇大族,也是一个名门望族。据统计,查氏家族金榜题名中进士者有20人,获得入仕资格的举人有76个,查氏家族最鼎盛的时期是清康熙年间,有“一门七进士叔侄两翰林”之说。

金庸出生的时候,家境相当富裕,祖上留下良田3600亩,身边一大群仆人伺候着。金庸家里藏书十分丰富,“查氏藏书”在浙江一带很是有名。那个时候的金庸,每天以读书为乐。家中藏书丰富,再加上大量阅读,这为金庸日后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刚毕业的时候,抗日战争爆发,上海失守,金庸不得不跟着家人背井离乡。这个时候的金庸,由于家庭变故的原因,只能靠“战区学生救济金”维持日常的生活和学业。

金庸患癌去世全网惋惜 一代高情商和财商的大侠就这么走了 第8张

金庸的第一个命运转折点是大学毕业后进入《大公报》当电讯翻译。1947年6月,上海《大公报》刊登广告,面向全国招聘3名电讯翻译,金庸凭借扎实的中英文基础和在杭州《东南日报》的工作经历从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一个被《大公报》录用的应聘者。后来随着内战爆发,《大公报》为谋求异地发展,将金庸派往香港工作。1952年,《大公报》筹办《新晚报》,创刊后,罗孚任《新晚报》总编辑,金庸任《新晚报》副刊编辑,这个时候金庸又迎来了他命运的第二个转折点:写武侠小说。

1954年,香港武术界两大门派太极派和白鹤派发生争执,在报纸上各种互撕,这让罗孚看到了商机:何不在报纸上刊登武侠小说,一定很受欢迎。想到这里,罗孚找到了梁羽生,新武侠小说的开山之作《龙虎斗京华》就诞生了。后来由于梁羽生时间精力问题,小说写作遇到问题,罗孚想到了金庸,金庸文笔很好,而且也很迷武侠小说,让金庸写准没错。

金庸患癌去世全网惋惜 一代高情商和财商的大侠就这么走了 第9张

于是,做新闻的金庸便半路出家写起了武侠小说,他把自己名字中的镛拆开作为自己武侠小说的笔名,没多久《书剑恩仇录》诞生了,这是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以小说连载的方式刊登在《新晚报》,吸引了大批读者的同时,《新晚报》的销量猛增。

1955年到1972年间,金庸先后写了《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飞狐外传》、《倚天屠龙记》、《鸳鸯刀》、《白马啸西风》、《连城诀》、《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记》总共十五部长篇武侠小说,形成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对联。

金庸患癌去世全网惋惜 一代高情商和财商的大侠就这么走了 第10张

1972年,金庸在完成《鹿鼎记》后封笔,不再写小说。他将近20年写的武侠小说进行一番整理修改后一一出版,不仅畅销大陆,而且还风靡整个东南亚,收获粉丝无数。

邓*小*平也是金庸的粉丝,金庸的小说在大陆得到解禁就得益于邓*小*平。金庸是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单独会见的第一位香港同胞。1981年,北京邀请金庸到内地访问,金庸提出想见见邓*小*平,邓*小*平读过金庸的武侠小说,于是两个人很快就见面了。回到香港后,金庸立即给邓*小*平寄了一套《金庸小说全集》,此后,金庸小说可以在内地正式出版,很快风靡全国。

金庸患癌去世全网惋惜 一代高情商和财商的大侠就这么走了 第11张

金庸写了很多小说,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IP大家,随着电影电视的普及,金庸的小说继纸质版后,又以影视的形式给自己带来了不少收入。香港最早开始对金庸小说进行影视制作,《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等拍一部火一部,金庸的作品每翻拍一部,进入金庸兜里的版权费就又多一笔,哪怕仅仅是用一下小说里面人物名字金庸也会收获一笔版权费。周星驰当年拍《功夫》的时候里面有一个“小龙女”的人物名,仅仅用一下这个名字,周星驰就付给了金庸6万元的知识版权费。

小龙女这个人名收这么高的版权费也是有原因的。据说小龙女的原型是金庸梦中情人夏梦。夏梦那个时候是一个很有名的女明星,金庸为了接近夏梦,不惜到长城电影公司做编剧。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金庸在向夏梦表白后,遭到了夏梦的拒绝,金庸这个阶段的心境从《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可以看出来,从欢喜到绝望,金庸将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全部融入了这两本小说里。

金庸患癌去世全网惋惜 一代高情商和财商的大侠就这么走了 第12张

创办《明报》

除了小说成功外,金庸的另一个成功是创办了《明报》。1959年金庸与几个合伙人独立创办《明报》,在《明报》的经营过程中金庸的经商才华展露无遗,后来这份报纸成为了香港乃至东南亚一带家喻户晓的刊物。

《明报》刚出版的时候,销量并不大,只有6000份,为了扩大销量,金庸利用自己的名人效应,在《明报》上继续连载自己的武侠小说,运用粉丝效应带动《明报》的发展,取得了成功。《明报》影响力上来后,金庸又扩大了经营范围,创办了多家报纸,创办《新明日报》、《武侠与历史》、《明报晚报》、《财经日报》等,后来,业务进一步多元化,涉及到出版、旅游等。

90年代初期,《明报》盈利高达1亿元,1991年3月22日,《明报》挂牌,香港《资本》杂志评出“90年代香港华人亿万富豪榜”,金庸以12亿资产列第64位。

金庸患癌去世全网惋惜 一代高情商和财商的大侠就这么走了 第13张

接班人难找

无论是经营报纸还是写武侠小说,金庸最后总是两面兼顾,取得了成功,但是在接班人选择上,金庸却犯了难。《明报》经营起来了,随着金庸年龄的增大,谁来接班成了问题。

金庸有三次婚姻,第二任太太为他生下了两儿两女。其中长子査传侠最被金庸看好,并当做自己的接班人培养,后来金庸和第二任太太闹离婚,査传侠听到二人离婚消息自缢身亡,金庸不得不另寻继承人。金庸次子查传倜的志向是做一枚吃货,尝遍天下美食,他师从香港以美食为本业的蔡澜,绰号“八袋弟子”(八袋指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酒),金庸看到他跟自己道不同,也就“不相为谋”,只好把眼光从儿女继承转移到了内部员工继承上。

找了一圈,内部员工也没有太合适的,金庸只好再一次转移视线。1989年,《明报》创刊30周年茶会后,金庸向外界宣布了一个消息:出售《明报》。

金庸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他的武侠小说印刷上亿,是千百年来以写作致富的第一人,他创办的《明报》集团可以说是中国版的默多克。最后因为接班人所托非人,《明报》的辉煌没有持续,好在他有自己的IP,他的武侠小说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金庸一个人就是自己的江湖。

明星八卦
娱乐评论
影视资讯
演出活动
体育吧
娱乐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