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历史朝代 > 儿行千里豆瓣评分9.1 近七成观众给出五星好评

儿行千里豆瓣评分9.1 近七成观众给出五星好评

来源:男儿窝    阅读: 3.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儿行千里豆瓣评分9.1 节目主人公介绍将近七成观众给出五星好评

儿行千里豆瓣评分9.1 近七成观众给出五星好评

每周日晚十点在湖南卫视播出的家风类节目《儿行千里》,成功戳中了大众内心的柔软。网友说,“其实每个人都有软肋

,它被我们倔强地埋在心底很深很深的位置不愿意被发现。它从不会被轻易表达,但又永远不会被改变,它就是亲情。无

论我们身处何地,是怎样的处境,或成功或落魄,或平淡或精彩,它都是我们牵挂和被牵挂的理由。血浓于水,根深蒂固

。”

平凡但不普通,感动但不套路。每一期节目,都是一堂于父母、于子女都仿若甘霖的人生课堂。观众毫不吝啬在豆瓣为它

打出了9.1的高分,因为“《儿行千里》让很多人意识到,爱就像柴米油盐,每天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虽然我们可能不

曾察觉,但它其实一直都和你相伴相随。”

将近七成观众给出五星好评

在小编看来,《儿行千里》重新解读了“儿行千里”四个字的含义:它不仅是一种守望和牵挂,更是一种守护和传承。如

纽带一般连接彼此、如灯光一般照亮路途的“家风”,是融化在我们血液中的气质,是沉淀在我们骨髓里的品格,是我们

每个人行走四方沉甸甸的爱的行囊。

这里没有虎爸虎妈

好家风,是一种“身体力行”

出现在《儿行千里》中的主人公,都是一群“别人家的孩子”。不过,在打量“别人家的孩子”同时,节目也让大家认识

一群“别人家的父母”。在教育的硬件成本直线飙升的当下,《儿行千里》从教育的软件建设入手,铺陈了另一番令人豁

然开朗的图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需要“言传”更要“身教”,优良家风的滋养,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来自湖南宁乡的何江,是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的首位中国人,现在是麻省理工大学的一名博士后

,并在近日被福布斯评选为30位30岁以下医疗健康领域青年。是什么秘籍让农村父母培育出哈佛优秀毕业生代表、麻省理

工博士后?是怎样的爱让这个湖南伢子12年里坚持每天和父母通话?

虽然出生在农村,何江和弟弟却从小接受了父母不同于邻居的教育方式:

第一,“在老家打牌是很正常的娱乐活动,我爸爸妈妈也不是不会打牌,但是他们觉得看着我们做作业,比打牌更有意思

。”何江说完,他妈妈接着乐呵呵道:“看着他们把作业做完,比打牌有味多了。”

第二,成长陪伴,绝不缺席。在孩子出生之前有过打工经历的何爸爸明确表示:“宁愿在家里喂猪,也不出去打工把孩子

丢给老人。”

第三,举办“家庭阅读比赛”。何江透露,父亲只有高中文化水平,但也热爱阅读,母亲虽不识字,但对孩子循循善诱,

喜欢陪着儿子们学习,总是要求两个儿子把课本里的故事念给自己听,遇到听不懂的地方,她还会跟两个儿子讨论。

何江一家

朴实无华的农村父母如此,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钱学森家庭同样如此。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说,父亲在子女教育上的秘

诀就是不教。在父亲看来,小孩子的理解能力与大人有差距,“父亲很少用嘴巴说,都是用自己的行动来展示。”

钱学森的伟大,不仅是因为“两弹一星”,更重要的是严于律己,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就算到了暮年,也丝毫未减。无论天

气多么炎热,还是外界多么复杂,每天晚饭过后,就是钱学森的读书学习的时间,多少年来,一直如此。并且他一直致力

于祖国的教育事业,但就算已经声名在外,依旧过得十分简朴。

钱学森坚持学习,热情到暮年都未减

十分值得深思的是,《儿行千里》中几乎没有“虎妈”“虎爸”,反而是一群从我做起、尊重子女的开明父母。观众看到

的,不仅是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优良传统如何在这里发扬光大,更看到与时俱进的自由开化,又如何在一个家庭浇灌出美

丽的花儿。

郑若行就拥有一双不走寻常路的父母,他们的家教方式就是释放孩子的天性,自由、浪漫、舒展。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在

多数家庭是万万不可能的吧?可在郑若行家里,父母不愿意孩子偷偷摸摸地看,干脆允许她吃饭的时候可以一边看,这一

看就是十年,并引导女儿走向导演之路。在整整港漂了八年之后,郑若行选择回到故土,还用自己的专业技能记录下父亲

,把他打造成了“木匠界的宫崎骏”。连见多识广的何炅都大呼:“国家欠我这样一个爹!”

诸如此类的观众心得,并不少见

春风化雨的信念传承

从小家到大国,“家风随行”铸就精神气儿

《儿行千里》泛起无数的温情与感动,并充满了一种浓烈的仪式感,它让好家风跨越时间和空间,激荡起浑厚的力量,柔

中带刚,铁骨柔肠。

现场每位观众的胸前都有一个标牌,上面的数字是每个人离家的距离。数据显示,我国20岁至39岁的独居者约有2000万人

,这些年轻人远离故乡、亲人,独自在城市打拼。梦想与家的距离,便是思念与牵挂的烈度,节目打破空间的界线紧密勾

连起情感的两端,卷入无数游子的情绪,激发无数人想要和父母一诉衷肠表达爱意的欲望。

与之同时,在子女分享了父母传承的家风故事之后,每个人还会写封家书给未来的孩子,这种精神接力仪式继往开来。透

过节目,我们不仅看得到家风是如何影响、塑造一个孩子的现在,更能看到优良的家风将要传承至下一代的希望,这是节

目最为鼓舞人心的所在。

节目的主舞台,是一条回家的路

网友无比感慨,其实我们在从小到大的过程中,不管父母是什么学历,其实父母在某一瞬间都会是了不起的教育家,都会

给我们说一些让我们特别难忘的话,在你的人生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没有了健全身体的谢仁慈,带着妈妈的箴言,活得自信而勇敢,张扬而热烈。妈妈说,“读书,不是为了成为冷漠的人。

老兵李彬替牺牲的战友尽孝,22年照顾18位“爹娘”。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父亲自小给他种下了“英雄梦”,告

诫他要踏踏实实做事,勿好高骛远。善良的母亲对他说,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帮助别人。李彬铭记于心。

家境优渥的重庆企业家钟丛荣是个“奇葩老爹”,因一句“不要把垃圾留给后代”而致力于环保事业,带着夹子、文化衫

和小蜜蜂(小音响)三件宝到处高调做宣传。钟丛荣对孩子们说,捡起的不是垃圾,而是国人的脸面。

新华社战地记者陈序,在离家8000多公里以外的中东地区,在枪林弹雨和炮火中,用笔和镜头去记录战争的真实模样。他

在给女儿的信中写道,“希望女儿可以勇敢地出发,不畏前路的艰难,因为爸爸会一直陪在你的身后。”

正所谓“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优良的家风会如化雨春风,守着家、护着国。小家的乐观向上,终会

铸就大国的铮铮铁骨,扛起社会的责任,顶起民族的脊梁。

钱学森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国外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虽远隔重洋,但报效祖国的信念却无比坚定,钱

家后人沿袭着这一爱国主义的家风,远行又归来。

海油人孟文波每一次和父母道别,远离陆地家乡,着陆大海中央,都不知下一次何时再见。母亲临别时说,儿要保卫海疆

,不要害怕吃苦,笑看大风大浪,国家需要你们,吾儿努力坚强。

“治沙人”张立强一家堪称现代愚公。三十年的时间,他们沿着父亲的遗愿,将11万亩荒沙变成了绿洲。张立强告诉张

家的后辈们:“我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也没有什么文化,但他们用自己的一辈子告诉了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认定了的

事情,就不要怕困难,一定要坚持下去。记住了,孩子们!”

15公里盘山道路,319亩烈士陵园,不到四年时间,王新法帮助薛家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2017年2月23日,王新法在工作

中因过度劳累突发心肌梗塞不幸去世,但他的事业并没有停止,女儿王婷带着父亲的期许,远行千里,去走父亲未走完的

路。

坚强、勇敢、善良、担当——所有让人肃然起敬的瞬间,映照出每一股家风在后代身上的精神气象。可他们明明都有着同

一种温暖的底色: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父母子女之间,都有着令人羡慕的和睦和甜蜜。节目中,贤良的妻子以丈夫

的事业为自己的事业,老伴去世多年还留存着当年的爱情信物“小铃铛”;孝顺的子女以父母为榜样继续前行,完成他们

未竞的心愿;家庭成员之间从始至终的无条件信任和温柔守护……

在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里,每一张朴实的面孔,每一句平凡的话语,都让人感受到莫名的治愈。尤其是当舞台上出现的一

条由不同字体组成的家之路,让经历过各种出场方式的何老师也感慨万千:“这是我最想走的路,是回家的路。”

观众说得好,那些平凡的大多数,亦有让人动容的伟大,你的原生家庭,才是你最开始的全部。人人都在寻找诗和远方,

等你到了远方,你才会发现:家是你一辈子写不完的诗,你要的远方,就叫作家。

社会万象
国际快讯
人间冷暖
奇闻趣事
世间印象
闲聊
历史名人
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