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社会万象 > 央视曝调和油乱象 几乎都是用普通植物油勾兑出来的

央视曝调和油乱象 几乎都是用普通植物油勾兑出来的

来源:男儿窝    阅读: 7.0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据央视消息,有一些食用油生产企业对外打着所谓高端调和油的旗号,实际上几乎都是采用普通植物油勾兑出来的低端油。其中普遍存在高端油添加不足标示量,标称“非转基因”其实是转基因油等情况。

央视曝调和油乱象 几乎都是用普通植物油勾兑出来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针对食用调和油并无国家标准,多数企业不是执行自己的标准,就是执行推荐性商务行业标准(SB/T)。而有消息称,食用油新国标或有望于今年出台,该标准要求调和油须标注成分配比。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消息,记者通过长达半年多的深入调查发现,一些名目繁多的所谓食用调和油实际上和消费者的印象并不一样,生产厂家偷工减料的现象并非个例。在一些生产企业中,对外打着所谓高端调和油的旗号,实际上几乎都是采用普通植物油勾兑出来的低端油。在生产者眼里,这种油吃不出人命就没事。

记者在暗访中发现的问题企业有福建省西海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福建吉农食品有限公司,福建添顺粮油有限公司,福建旺龙顺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等。

记者走访北京多家超市并未发现被央视曝光的调和油产品。而目前在超市销售的食用油品中,调和油并不是主流产品。在家乐福超市,记者粗略估算超市内销售不同品牌、品种、规格的食用油约为百余个,但是其中调和油类的产品数量只有20个左右。

在记者观察的半个小时时间里,仅有两名顾客选择了调和油,选择这一油的原因是由于价格低廉。而其他的顾客大多选择了单一品种的油,比如大豆油、花生油或玉米油。“我家里准备炸东西,需要大量的油。平时家里买花生油、菜籽油比较多。”该顾客表示。另一名顾客则表示,并没有什么特殊原因,就是随便挑了一个便宜的。

记者注意到,在众多油品中,调和油的价格整体偏低,仅比大豆油略贵一些。如5L的调和油大多在50元到65元之间,同品牌、同规格的菜籽油、葵花籽油大多在70元到100元,玉米油略贵一些,大多在80元以上。花生油则多在百元以上。不过,记者也注意到,一些标称添加了橄榄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的调和油价格更高,5L装大多在百元以上。

而现场销售人员表示,目前卖的比较好的油主要是花生油和葵花籽油,调和油仅有一两个单品销量比较大一些。但是,像橄榄调和油、玉米调和油等较新的产品,由于价格较高,在节日期间销售比较好。

记者注意到,在售的调和油大多没有在品名上注明是何种调和油,大多笼统成为“食用调和油”。只有少数标称为“茶籽橄榄清香食用调和油”、“玉米食用调和油”等。

而在配料表上,这些不同的产品则有了明显的区别。如福临门这款“茶籽橄榄清香食用调和油”,其配料表中则明确,该油中非转基因菜籽油占比为89.195%,名称中的茶籽油和橄榄油均各占比5.4%。而鲁花的“玉米食用调和油”配料表中注明玉米油占56%,其余为葵花仁油、花生油和芝麻香油。

还有一些橄榄调和油并没有在配料表中注明比例。金龙鱼则直接在品名上标称“添加10%特级初榨橄榄油”,但是在配料表中只标注了葵花籽油,特级初榨橄榄油。

对于调和油产品名称的规定,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目前没有关于调和油的国标,调和油大多按照推荐性商务行业标准SB/T10292。而记者查阅该标准,并没有对调和油在名称上有具体的要求,该标准也没有要求配料表中需要标出不同油的比例。

记者了解到,目前食用调和油并没有国家强制标准。而日前,江南大学教授王兴国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食用调和油新国标已经获得标准委员会通过,有望今年出台。这一新国标是强制性的食品安全标准,其中规定,食用调和油要标明配方比例。而这也意味着难产近10年的食用调和油新国标终于有了结果。

记者了解到,新国标难出台的原因与检测技术方面有关,油脂的本质为甘油三酸酯,结构相同、性质相近,在混合后检测起来难度很大,虽然可以检测出调和油中含有什么食用油品种,但无法对配料比例进行定量分析,也就无法对配方公布的真实性进行判定。目前经过多年的努力,检测的精度也只能做到2%。

对此,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王瑞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这方面新国标也有所准备,成分配比将按照添加的比例多少来排列,而低于2%的将不许标注。

调和油比起单一油来,更能均衡营养,但是选择上,建议消费者不要一味只看价格。除了选择大品牌的调和油外,食品专家建议在购买时看一下配料表,根据需要进行购买。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经有多家公司开始在配料表上标注调和油中所含油品的明细和比例。

如果没有看到比例,也不用担心,着重看排名靠前的配料,这些是食品中的主要成分,可以轻松判定食品的性质。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配料表中所列各种原料要按照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某种成分排名越靠前,表明食品中含此成分越多。加入的配料质量百分数(m/m)不超过2%的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原创作品拒绝任何形式删改,看法新闻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来源:法制晚报)

2018年1月31日讯,“打着橄榄调和油旗号,实际上成本很高的橄榄油在产品中占比还不到1%;还有一些花生调和油,花生含量其实不到2%,这不是忽悠消费者吗?”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直接表示:在食用调和油领域,存在以次充好、混淆概念的现状。

央视曝调和油乱象 几乎都是用普通植物油勾兑出来的 第2张

新华社图

据悉,造成这种乱象的根本原因就是10多年前酝酿制定的国标《食用植物调和油标准》一直没有出台。不过王瑞元等多位业内专家透露,新制定的“植物油”标准报批稿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食品产品分委员会会议上已获通过,其中最大特点有两个,调和油不能乱冠名,将统一名称;同时必须标注油品成分配比,含量在2%以下的则可以不标。

在各大超市卖场,记者走访发现,调和油在食用油货架上占比不小,各大品牌几乎都有调和油产品。如金龙鱼、多力等调和油标签配料表标注有8种油品;金鼎一款调和油标注有4种油品。

不过,稍微留意会发现,不少品牌的调和油标签上都很难找到具体配方比例。根据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中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

根据这项规定可以看出,食用调和油标注的配料表中位列第一位的应当就是使用量最大的油种。

北京晚报记者注意到,不少调和油品牌标签配料表第一位都是大豆油,也就是说,大多调和油基本上都是以大豆油为主;但是调和油名称却是五花八门:香芝麻炒菜油食用调和油、浓香花生食用调和油、亚麻籽食用调和油、必须脂肪酸食用调和油、葵花籽清香食用调和油、芥花籽橄榄油食用调和油等,不一而足。

“你看这名字叫香芝麻炒菜油、芥花籽橄榄油的,一般我们就会认为这桶油主要成分是芝麻油、橄榄油”,在超市里选购食用油的吕阿姨告诉记者说,这些油品比转基因大豆油要贵很多,有的品牌虽标了具体含量但显示也很少,有的干脆就不标含量,也不知道着里面到底有多少高档油脂调和在里面。

记者发现,上述这些以贵油品命名的调和油,其实贵油品在产品配料表排序中明显靠后。如一款芥花籽橄榄油中的橄榄油含量还不到2%;亚麻籽食用调和油中,亚麻籽排序在最后;浓香花生调和油中排第一位的是大豆油。

“一般而言,食用调和油配方的前两位占到最大比例,后面的配方成分几乎都不足10%。”一家粮油企业人士表示,其实市场上主流品牌调和油主要配料就是大豆油、菜籽油,区别就是其他油种多少,像花生油、葵花籽油、橄榄油等价格相对高的油种在调和油中的含量普遍少,但是不少企业却用这些油种冠名,甚至不到1%也敢冠名。

“打着橄榄调和油旗号,实际上成本很高的橄榄油在产品中占比不到1%;还有名称是花生调和油,其实花生含量不到2%,这不是忽悠消费者吗?”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接表示:在调和油领域,正规企业不会造假可以放心食用,但是也确实有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加工调和油,以次充好、混淆概念。

据了解,我国是食用油消耗大国,油脂市场上不仅有玉米油、葵花籽油、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等人们喜爱的大宗食用油,为满足消费者营养和风味的需要,食用油市场上还有数以百万吨销量的食用调和油。

调和油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品油按照营养和风味的需要,按一定比例科学调配制成的食用油,不仅脂肪酸组成的平衡性好于单一食用油,还含有单一油品所不及的多样营养成分。不过,很多调和油配方比例不公开也成了普遍现象。

“调和油在中国市场上占比非常大,位居第一位,不过有的调和油名称将老百姓喜欢的中高档油品放在前面命名,尽管在当前是合法的,但确实没有给予消费者应有的知情权”,王瑞元如此表示。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还是由于利益的驱使,如果公布了配比其实就相当于公布了成本”,有业内人士更是直接表示,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只要不标配比,一些企业可能会对调和油中各原料的比例进行调节,消费者却无从知情。不仅如此,由于消费者缺乏对调和油各种油品构成比例的了解,如长期食用,对身体营养均衡也会带来影响。

据了解,被专家指责“忽悠消费者”的食用调和油市场上乱象为何能够存在,根本原因就是10多年前酝酿制定的国标《食用植物调和油标注》一直难产。

据悉,2004年新的国家食用油标准开始施行后,当时食用调和油市场的随意勾兑现象、标识混乱、名称繁杂的问题就已经引起有关部门注意。2004年12月,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在上海召开研讨会,官方、学界以及企业代表参加了研讨,确定了《食用调和油》标准制定方案,并向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申请立项。但是,随着后来在征求意见时,各方意见不统一,一直未果。

“食用调和油国标长期未能出台的另一原因就是检测方法缺失,导致调和油国标缺乏一个至关重要的技术支撑”,有业内人士曾表示,只有调和油中成分在15%以上的油类才能比较准确地测定出来,但是很多调和油中的成分都是8-9种油,一些油的比例不到1%,而成分在5%以下就很难通过仪器测定出来了。由于技术的空白,使得调和油的检测方法无法普遍运用于目前的调和油产品。

不过,对于检测方法缺失的说法,王瑞元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几种不同油脂混在一起确实很难精准检测,但对于基本含量还是可以检测的;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也要求食用调和油生产企业没有良心是不行的!

参与植物油国家标准制定的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常务副会长、江南大学教授王兴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调和油产品并非中国独有,欧美、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也有调和油产品,国外目前也没有相关标准和各成份的定量测定方法。食品产品的监管方式并不仅仅只有检测方法一种,还可以通过企业的不同油脂进货量、出货量以及库存进行监管或者通过企业留样检测等等判断。

“一个国家标准的出台并非一蹴而就的”,王兴国表示,目前,新的植物油标准报批稿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食品产品分委员会会议上获得通过,其中对调和油就明确规定最关键两点:首先是不管是添加了什么油脂种类的调和油,都统一名称为“食用植物调和油”;其次是必须标注各种油脂成分占比。“目前,该标准正等待相关部门审批结果”,王兴国表示,今年内或将能够得到实施。

如果按照新的植物油国标中规定的关键两点,目前市场上确实有不少调和油与之相悖。不过记者在市场走访同时也发现,有一些调和油开始有所变化,向新国标提前看齐。

中粮福临门、鲁花、长寿花、汇福、古船、火鸟等调和油在配料表中开始标注各种油脂的占比;不过对于调和油的名称,大部分品牌还是五花八门,将贵油品标注冠名还是比较普遍。

“新标准如果正式实施,那么就意味着今后调和油不能乱叫了,消费者也起码清楚各种油脂的比例”,王瑞元表示,过去叫橄榄调和油、花生调和油、芝麻调和油,一旦新的国标正式实施,这些都不能用了,“油脂界也希望国标尽快公布实施,早日规范市场,确实不能再拖了!”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胡笑红

社会万象
国际快讯
人间冷暖
奇闻趣事
世间印象
闲聊
历史名人
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