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享生活 > 内科 > 专家提醒谨防糖尿病误区

专家提醒谨防糖尿病误区

来源:男儿窝    阅读: 2.8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专家提醒谨防糖尿病误区

1.验血糖当天早晨应停药,否则验不准。

正确观念:验血糖当天早晨应正常用药。

专家分析:验血糖是为了了解患者在治疗期间,血糖控制的真实情况。若在验血糖当天早晨停药,不仅会导致上午血糖升高,还会导致餐后2小时血糖化验结果失真(早晨没用药,测得的餐后血糖结果肯定比平时偏高),无法作为临床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

专家提醒:打胰岛素的患者千万不要在家中先打上胰岛素,然后再去医院抽空腹血化验,以免发生低血糖。应带着早餐和胰岛素提前去医院,待抽完血以后,马上注射胰岛素,半小时后再进餐。

2.糖尿病一定有“三多一少”症状。

正确观念:糖尿病患者不一定都有“三多一少”症状。

专家分析:所谓“三多一少”症状,指的是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这些表现的起因是高血糖。一般而言,当血糖水平超过10毫摩/升时,尿中才会有糖。也就是说,若患者有“三多一少”症状,血糖大多在此水平以上。此外,由于老年人排出糖分的能力有所下降,故当老年人出现“三多一少”症状时,血糖水平更高,一般在13~15毫摩/升。而血糖水平低于10毫摩/升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没有“三多一少”症状。

专家提醒:国内几家大医院曾做过调查,在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约3/4的患者没有任何糖尿病症状。因此,建议无任何症状的中老年人在做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病就医时,都不妨查一次血糖。

3.尿糖阳性可以诊断糖尿病,尿糖阴性可以排除糖尿病。

正确观念:没有血糖指标,仅凭尿糖阳性,不能诊断糖尿病,更不能因为尿糖阴性而排除糖尿病。

分析:尿糖不能精确地反映血糖水平,不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指标。因为如前所述,血糖必须达到一定水平(超过10毫摩/升,老年人更高)时,尿糖才会阳性,血糖低于该水平的糖尿病患者的尿糖可以为阴性。此外,尿糖的有无与进餐时间、排尿时间、尿量多少,以及应用某些药物均有关。

专家提醒:尿糖可以作为筛查糖尿病的工具,当发现自己尿糖呈强阳性时,应提高警惕,进一步检测血糖。#p#副标题#e#

4. 2型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儿童及年轻人不会得。

正确观念:糖尿病年轻化已成为一种趋势。

专家分析:糖尿病曾被看作为是老年病,因而以前医生们往往忽略在中青年中筛查糖尿病,这其实是错误的。近些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出现了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和肥胖。据北京儿童医院的教授介绍,几年前,该院很少见到糖尿病患儿,但现在不同了,该院每年都可以见到10~20例2型糖尿病患儿。国外资料显示,近20年来,35岁以下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急剧增加。在美国,年轻人患2型糖尿病是很常见的。

专家建议:肥胖或超重中青年人,应定期查血糖,以便尽早发现糖尿病。

5.空腹血糖不高,便可排除糖尿病。

正确观念:空腹血糖不高,不能排除糖尿病。

专家分析:诊断糖尿病的依据是血糖,这里的血糖既可以是“空腹血糖”,也可以是“餐后2小时血糖”,还可以是任意时间的“随机血糖”。除空腹血糖外,餐后血糖同样也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糖尿病早期,常仅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正常。此时如果仅查空腹血糖,很可能就会漏掉这部分早期糖尿病患者。

专家提醒:资料表明,常规检测餐后血糖,有助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可使糖尿病的诊断平均提前3年。诊断糖尿病时,不能只查空腹血糖,还要查餐后2小时血糖,且必须排除应激因素(如高烧、创伤、大手术等等)引起的一过性血糖升高。

6.袖珍血糖仪的检测结果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

正确观念:糖尿病诊断的依据来自于静脉血糖的测定结果。

专家分析:糖尿病的诊断是很严格的,一定要空腹血糖≥7毫摩/升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 11.1毫摩/升。如果空腹血糖为6.9毫摩/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为11.0毫摩/升,就不能被诊断为糖尿病,而只能被诊断为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受损。血糖仪测定血糖的优势是快速、便捷,但其血样本是含有红细胞等多种成分的毛细血管血,与用实验室方法测得的血浆或血清的血糖值有差异,一般要低15%左右。这种差值对监测血糖控制好坏无多大影响,但用于诊断就不行了。

专家提醒:袖珍血糖仪可以用作初筛和监测血糖控制好坏的工具,而确诊糖尿病还需抽血检查。此外,血糖仪的种类很多,不同血糖仪测得的血糖值会有一些小差异。

7.胰岛素有依赖性,一旦用上就撤不下来了,最好别用。

正确观念:胰岛素是人体自身分泌的一种激素,不存在成瘾问题。即便有些患者注射胰岛素后撤不下来,并不代表对胰岛素产生了依赖,而是实际病情所需(自身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

专家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医学专家对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越来越积极。因为早期应用胰岛素不仅可以使血糖尽早达标,减轻高血糖毒性,使胰岛细胞功能得到保护和修复,有效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2周)强化治疗后,部分患者可以不用药物治疗,仅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便可保持血糖的长期稳定。部分对磺脲类药物产生继发性失效的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胰岛素治疗以后,口服降糖药可以重新恢复药效而停用胰岛素。

专家提醒:2型糖尿病的传统治疗模式是“阶梯治疗”, 使用胰岛素往往是“万不得已的选择”。其实,这种阶梯式的治疗模式过于保守,不利于血糖迅速达标,也不利于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更有可能错过胰岛功能修复的最佳时机。#p#副标题#e#

8.血糖降到正常就意味着糖尿病治愈,降糖药就不必再用了。

正确观念:糖尿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降糖药虽可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不能擅自停药。一旦停药,血糖又会升高。

分析:糖尿病是因胰岛素抵抗、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而起病,目前尚无治愈方法,必须靠药物来控制血糖。目前降糖药有很多种类,如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餐时血糖调节剂(速效胰岛素促分泌剂)、胰岛素增敏剂等,降糖疗效均不错。但任何一种降糖药物都有一定的作用时间,比如长效药物可维持24小时,短效药物一般维持6~8小时。用药后,血糖保持平稳,仅代表治疗有效,并不代表可以停药,更不代表疾病已治愈。虽然部分病情较轻、血糖控制较好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尝试停药,但也必须密切监测血糖。一旦发现血糖升高,就需重新用药。

专家提醒:希望大家不要相信糖尿病可以治愈的说法,也不要相信偏方、保健品,更不能擅自停用降糖药,以免加重病情。

9.血糖监测只要查空腹血糖就可以了。

正确观念:光测空腹血糖是远远不够的。

专家分析:血糖监测一般有3个时段:一是餐前血糖,二是餐后2小时血糖,三是睡前血糖。上述3个时段的血糖不必每天都监测,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己的血糖情况,确定监测时段。可先测空腹与早餐后2小时血糖,1~2天测1次。待空腹血糖<7.0毫摩/升、餐后血糖<10.0毫摩/升时,可改为每周监测一次早餐和早餐后2小时血糖,每月监测一次全时段血糖。

专家提醒:有感冒、发热、手术等意外情况时,应根据需要监测随机血糖,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10.服用降糖药没啥讲究,什么时候吃都一样。

正确观念:降糖药用法不当,事倍功半。

专家分析:降糖药的种类很多,用法上有不少讲究。比如,磺脲类降糖药(如达美康等)最好在餐前半小时服用,二甲双胍应该在餐后服用,而拜糖平应与第一口饭嚼碎同服,空腹服药无效。有的药一天只需服用一次,但有的药却需服用三次,如果漏服,全天的血糖便难以得到满意控制。

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在用药前,应向医生询问用药的注意事项,以免因服用方法错误而影响疗效。

美食
艺术
家居
电影
保健养生
健康常识
饮食营养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