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社会万象 > 王俊凯任联合国环境署亲善大使 呼吁中国青年关注更广泛的环保领域

王俊凯任联合国环境署亲善大使 呼吁中国青年关注更广泛的环保领域

来源:男儿窝    阅读: 1.2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2018年4月18日讯,4月18日联合国环境署全球执行主任Erik Solheim来华访问,并任命中国青年歌手演员王俊凯为“联合国环境署亲善大使”。现场,王俊凯一身黑色西装亮相,讲述了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理解以及未来在公益方面的规划。授衔结束后,王俊凯赠予Erik Solheim一幅老虎苏绣,两人合影记录这一重要时刻。据悉,王俊凯是史上最年轻的联合国环境署亲善大使。

王俊凯任联合国环境署亲善大使 呼吁中国青年关注更广泛的环保领域

自出道以来,王俊凯有着超高的人气以及影响力,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阳光少年。在联合国环境署发起的野生动物保护“为生命呐喊”项目中,加入大猫保护行动的老虎战队,为物种保护发声。联合国环境署全球执行主任Erik Solheim先生表示:“听到中国年轻人在环境问题上的强烈和坚定的声音是相当令人鼓舞的。当年轻人下定决心去改变的时候,就能完成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很高兴能与王俊凯合作来让大众加强对环保问题的重视,更重要的是为这些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作为史上最年轻的“联合国环境署亲善大使”。王俊凯在授衔演讲中坦言:“这个称号对于自己来说,是荣誉和挑战并存。并表示未来自己将会以更谦恭的态度去学习与工作,切实深入的与一线工作者一起行动,把环境保护的宣传与推广落到实处,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项目中。” 当天结束授衔后,王俊凯出席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办的地球卫士青年奖的启动仪式,他呼吁中国青年关注更广泛的环保领域,参与中国地球卫士青年奖的选拔。

(原标题:王俊凯被任“联合国环境署亲善大使” 成最年轻大使)

2018年3月7日讯,北京市第二届“我是环保明星”评选结果前不久揭晓,10人当选“环保明星”,包括环保公益大使、影视演员李晨和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大气室副主任孙峰等。和他们并肩获此殊荣的还有一位来自中国矿业大学的本科生,他叫张浩然。

王俊凯任联合国环境署亲善大使 呼吁中国青年关注更广泛的环保领域 第2张

张浩然成为青年环境友好使者

王俊凯任联合国环境署亲善大使 呼吁中国青年关注更广泛的环保领域 第3张

张浩然(白衬衫者)和伙伴们在北京市环保局实习

作为大学生,张浩然从2013年至今策划了十余个绿色创新方案,在社区、商场、高校等成功举办了二十余场环保宣教活动。他还利用到北京市环保局实习的机会,和伙伴们一起完成了“基层综治力量应用于环境领域”的研究。2017年,他被环保部宣教中心授予全国唯一一个“美丽中国—青年行动者”称号。

2013年,张浩然从辽宁考入中国矿业大学,就读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方向是煤炭化工、精细化工领域,“按理来说,这个专业跟环保还是有一定联系的,可对于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我来说,环保还是比较陌生的。”张浩然说,他唯一印象深刻的是那年秋冬季,北京总是一场又一场的雾,学院路的能见度总是很低,这种天气在东北老家的冬天也经常遇到,张浩然没在意。后来他才知道,这是霾,空气里有数不清的细颗粒物PM2.5,中国的“大气治污之战”已经打响。

跟很多大学生一样,张浩然也加入了社团。这个社团的名字很别致:绿缘根与芽。张浩然说最初是这个清新的名字吸引了自己,“绿色、生机盎然,代表了无限的活力。”就是从那时起,他跟环保结下了难舍的缘分。

初入社团,第九届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季的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矿大校园是文化季的“主阵地”。张浩然和同学们在校园里分发宣传单,讲述生活中的一些环保理念和小常识,“一边发传单,一边我自己也在看、在学,懂了PM2.5是什么东西,空气质量主要由哪些因素造成……可以说是获得了最早的启蒙吧。”张浩然说,在宣传过程中,他愈发感受到,很多人都对环境状况不满意,会觉得水质不好,空气很差等等。大家每天都在抱怨、在焦虑,但与此同时,又开着大排量车,整天开着空调,毫不在意食物的浪费。“我决心要坚定地把环保宣传做下去,让更多人知道,环境其实跟每一个人都有密切的关系,要享受环境,首先得善待环境。”

宣传环保,在张浩然这里可不是一句空话。在他成为“绿缘根与芽”社团的负责人后,连续参与由北京市环保宣传中心主办的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季活动,并承担了其中两届活动的组织工作。作为2014年文化季中“环保杯”辩论赛项目的执行委员,他设计的辩题涵盖了气、水、土、噪声、辐射、生态等各个方面,为参加及观看比赛的32所高校大学生带去了关于环保的“头脑风暴”。在2016年文化季“迎冬奥”环保知识竞赛项目中,他创新性的将体育与环保结合到了一起,不仅问答题目涉及冬奥会,比赛形式也动感十足,在8进4比赛中,选手一边打羽毛球一边答题,让选手在快乐的运动中收获环保知识。

如今越来越多地方开始推广垃圾干湿分类、垃圾焚烧,市民的困惑也有不少:干湿分类会不会造成资源浪费?垃圾焚烧会不会产生有毒的二噁英?……张浩然较了真,带着这些困惑跑了好几个城市的环保、环卫部门,还咨询了一批专家,终于明白了干湿分离就是为了和终端的垃圾焚烧处理精准匹配,“让干燥的垃圾得到更充分的燃烧,燃烧温度800度以上就不会产生二噁英。”他说,至于资源浪费现在已经很少发生,一是终端垃圾焚烧的设备比较先进,焚烧后的产物可以通过制砖等进行再利用;二是我国各主要城市客观上都存在着一大批废品回收人员和拾荒者,大量的可利用物资到达填埋场和焚烧厂之前,已经被人工分离,真正浪费的极少。

他通过各种场合把自己收获的知识和身边人分享,鼓励大家自觉实行垃圾干湿分离,“要鼓励大家绿色生活,自己就要先好好学习,告诉大家绿色生活的道理。”

除了宣传环保知识和生活理念外,张浩然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环境质量的改善出谋划策。去年夏天,他参加了第二届中国绿色创新竞赛。在竞赛中,所有选手需要先完成集中培训,然后前往国内各省市的环保部门实习,下到基层,发现并解决一些环境问题。张浩然和同伴来到了北京市环保局,走访一个又一个处室,全面了解北京大气、水、土壤、噪声等环境要素的治理情况。

也正是这次实习,让他带着伙伴完成了一项“北京市基层综治力量在环境领域运用”的研究。张浩然说,像北京这样的一线大城市,光鲜背后依然还有卫生的“阴暗面”,比如垃圾乱堆、污水外溢、餐饮油烟直排,这些问题反复出现、难以根治,有什么对策?他们走访了海淀、东城等地的很多个街巷,反复观察和调研,提出了可以依靠每天活跃在街头巷尾的基层综治力量,让他们成为街巷生活环境治理的“眼”和“手”,在基层直接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

张浩然说,他们建议可以由街道办事处牵头在街巷上建立“街巷环境理事会”,以发现并解决本条街巷上的生活环境问题,北京现有的基层综治力量包括网格员、治安志愿者和街巷长三类,网格员经常街头巡逻,治安志愿者擅长沟通劝导,街巷长则能够动员城管、水务、工商、环保等职能部门的行政力量。通过街巷环境理事会把这些力量动员起来,可以把一些环境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这可能比市民打电话给环保局,环保局再下来调查解决,更加快速、有效。”张浩然介绍,这个方案最大的好处是完全依托现有的力量,不纳新、不增编,实施成本低、推广方便。在竞赛中,他们的方案获得了环保部官员、清华大学专家等评委的高度评价。

2017年,张浩然被环保部宣教中心授予全国唯一一个“美丽中国—青年行动者”称号。

今年张浩然就将本科毕业。他打算出国深造,目标是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专业,“想去欧洲的学校,比如荷兰、瑞典等,因为那里的环保做得很好。我想多学一些知识,然后带回国内,和更多人分享。”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知行合一,得到功成——这是张浩然的座右铭,他也是这么做的:外出就餐自带餐具、拿着袋子去超市、选择绿色出行等。张浩然通过实际行动,带动着身边的同学们共同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也希望能够通过努力将这些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号召更多的青年人参与环保,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环保,其实就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生活态度。

社会万象
国际快讯
人间冷暖
奇闻趣事
世间印象
闲聊
历史名人
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