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社会万象 > 父子三人接连癌症 全都是因为忽略了这些早期信号

父子三人接连癌症 全都是因为忽略了这些早期信号

来源:男儿窝    阅读: 1.9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许多癌症其实都有早期信号,然而人们往往以为是小毛病,进而忽视了它们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今天说的这则癌症报道。相信看完能给你一定的启发,父子三人两年不到齐患癌。

父子三人接连癌症 全都是因为忽略了这些早期信号

新华社图

深圳一企业高管

父子三人不到两年

先后都被查出得了癌症

父子三人所患的均是

消化道肿瘤

南山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程春生主任

消化道恶性肿瘤占成人肿瘤发病率的50%以上,且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早期发现治愈率很高,一人得了消化道肿瘤,家人都要去检查。?

所幸及时体检成功挽救生命

程春生向记者介绍,之前有一名企业高管因身体不适吃了一星期的药不见好转,于是经人介绍找到他看病。

胃镜检查结果出来发现

这名高管罹患早期胃癌

父子三人接连癌症 全都是因为忽略了这些早期信号 第2张

程春生随即为他做了胃癌的根治手术:胃切除。而且,程春生还提醒这位高管→

你要让你的爸妈还有兄弟姐妹来体检一下。

过了半年

这位高管把哥哥送到医院体检

哥哥一查居然是肠癌

又过了一年

这名高管建议

让他爸也做个胃肠镜

结果胃肠镜显示也是肠癌

父子三人接连癌症 全都是因为忽略了这些早期信号 第3张

这个病例令人震惊

在父子三人接连患病的背后

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消化道癌症的家族史很强

消化道癌症的家族史很强

不一定都是得胃癌

而是在整个消化道

有基因上的遗传性

这名高管的家族是很典型的例子

据统计,消化道恶性肿瘤占成人肿瘤发病率的50%以上,且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现已有病例报道,发现十几岁的晚期胃癌和肠癌患者。

为什么会得癌呢?

癌症很多时候是吃出来,懒出来,拖出来的。

在目前肿瘤发病机制

尚未完全清楚

不能够从根本上

预防肿瘤发生的情况下

?合理的饮食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便成为肿瘤防控的关键所在

消化道肿瘤早期治愈率高

中国发病

前10位的恶性肿瘤

男性消化系统肿瘤占据5个

父子三人接连癌症 全都是因为忽略了这些早期信号 第4张

分别是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胰腺癌。

如果从发病比例来讲

消化系统肿瘤

大概差不多就占了70%

父子三人接连癌症 全都是因为忽略了这些早期信号 第5张

而对于女性来讲

发病前10位的是胃癌、肝癌、食管癌、结食肠癌总共4个,所占的比例是60%至70%左右。

更为关键的是

从目前现状来看

早期发现消化道肿瘤

它的治愈率在90%以上

甚至可以达到

注意

特别提醒,如果到了晚期,存活率没超过10%,所有患者5年生存率过低,病死率过高。

医生在此提醒大家

做健康筛查非常重要

(针对消化道肿瘤方面)

? 年龄大于40岁以上的,不管男女,都要及时做消化道内镜的筛查。

? 胃癌肠癌的高发地区,家里有人得过消化道肿瘤的,需及时做消化道内镜筛查。

癌症可能是吃出来的

谈癌色变

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

却在饮食等方面放纵自己

南山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程春生主任

流行病学、病因学和实验研究表明80%的肿瘤是不良生活方式和环境所致。其中35%至40%的肿瘤发病与不科学不合理的膳食有关。

管住口!迈开腿!

就能降低患消化道肿瘤的概率?

在1997年

世界卫生组织

(WHO)

针对超过1000万例

癌症患者的统计报告就指出

癌症发病约1/3与饮食有关。每天坚持吃80至100克水果或蔬菜能使口腔癌风险降低20%,胃癌风险降低30%。平均每天摄取27克高纤维能使肠癌风险降低20%。

红肉

加工肉制品

高盐分摄入和腌制食品

会增加胃癌风险!

因为在腌制食品中,含有可导致癌症的物质:亚硝胺,而且高浓度盐分会严重损害胃肠道黏膜。

如何正确饮食?

欧洲癌预防组织和国际营养科学联盟提出了如下建议→

1

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包括动物油和植物油),以鱼、禽、瘦肉、低脂奶制品代替动物油过多的肉食,以煮、蒸食物代替油炸食品。

2

增加绿色叶类和根类蔬菜、水果的摄入。多吃淀粉和纤维多的食物。

3

保持适当的体重。每天的食盐摄入低于5克。

4

保护食用水的卫生,少吃腌、熏食物,不吃发霉食品。

最后提醒大家

?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

减少环境致癌物质接触

降低癌症发病率

?

通过饮食控制

避免促进肿瘤的快速发展

?

一旦肿瘤发生

必须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戳个提醒的大拇指

所有人都该重视起来!(来源:凤凰网)

付建蓉躺在床上,一页页翻看着加急制作出来的精美照片,当翻到与儿子的合照时,她的手停顿了,哽咽地说,现在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儿子。

父子三人接连癌症 全都是因为忽略了这些早期信号 第6张

40岁的付建蓉患癌2年,不久前,病情恶化的她再次被紧急送进医院治疗,医生下了最后通牒——时日不多了。

当社区主任黄忠得知后,积极奔走,摄影机构、志愿者、媒体等纷纷出力,为付建蓉完成了最后的心愿。3月13日下午,看着摄影机构送来的精美照片,付建蓉流下了眼泪,“我的梦想都实现了,现在没有一丝遗憾,圆满了!”

3月13日下午,成都商报记者来双流区胜利镇云华社区,付建蓉居住生活的地方。因无法起身行动,平日帮忙照顾的邻居张桂珍前来打开了家门。

一室一厅的房屋装饰得十分精致,“不久前刚分了房,刚装修好,她说想住进新房。”张桂珍是付建蓉相识20年的邻居,还当了付建蓉儿子的干妈,在付建蓉患病后,她一直帮忙照料付建蓉的生活起居。 2016年3月,付建蓉被检查出患上直肠癌,先后去了华西总院、华西上锦医院等医院,十几名专家会诊后,确认其所患的并非单纯的直肠癌,还伴有恶性肿瘤,手术风险巨大。虽然做手术时,癌细胞已经扩散,但是付建蓉仍坚持做手术,她说,“家人都没放弃我,我更没有理由放弃自己。”

住院期间,张桂珍悉心照料付建蓉,付建蓉经历的痛苦,张桂珍也都看在眼里,“经历过10余次化疗,体重从108斤降到70斤,她依然笑看人生。”每当看着同病房的病友因病情难过痛苦,付建蓉总是鼓励他们,“活一天,就高兴一天。”

经过长期的治疗,一直乐观向上的付建蓉创造了不少奇迹,艰难地挺过一年、两年,今年春节前,癌症复发,她被紧急送往了医院。

这一次,付建蓉没能继续创造奇迹,癌细胞多发转移,肝转移、腹膜转移、医生下了最后通牒。

付建蓉坦然面对,“人的生死自己不能决定,大家一起上了一趟列车,有的人到了终点,有的人先下了车。我只是在中途下了车而已。”思考了许久,她向亲朋好友发出邀请,请大家前来相聚。

这是付建蓉为自己提前举办的人生“告别宴”,在最后的阶段见想见的人,做想做的事。今年2月4日,所有亲朋好友如约而至,体力稍有恢复的付建蓉化上精致的妆容,带上大红色围巾,穿上白色羽绒服,显得格外精神。

人到齐后,付建蓉微笑地向大家讲出了内心的想法,与每一位前来的朋友告别,“希望我走后,大家都不要为我伤心。”听到这里,大家愣住了,现场氛围顿时变得沉重。付建蓉安慰着大家,并主动要求合照留念。

“告别宴”的事传到了双流区胜利镇云华社区居委会主任黄忠的耳里,他被付建蓉乐观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感动了,“胜利镇政府、社区居委会希望能给予她帮助和便利。”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黄忠来到付建蓉家中,在探望的同时问她,“你还有什么愿望没?”

“我想去海边,看一看大海。” 付建蓉说,从小到大生活在内陆城市,没见过海,由于病情恶化,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出行到海边几乎很难实现。付建蓉清楚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接着她又说,“我还想和儿子照一组亲子照,给他留下一个念想,希望没有我的人生,他不孤单。”

从医院返回家中休养治疗的付建蓉,有序地安排着身后事,唯一让她放心不下的,是自己12岁的儿子。两年前,患病的付建蓉不想拖累丈夫,主动提出了离婚。“我希望他(丈夫)再组建一个家庭,把儿子照顾好就行了。”

为了实现付建蓉的心愿,黄忠立即联络专业摄影机构,邀请双流电视台等当地媒体帮忙呼吁。消息发出后,一些摄影机构、摄影师纷纷表示,愿意帮助付建蓉实现愿望,免费拍摄照片。

经社区工作人员综合考虑,最后选定了一家摄影机构为付建蓉免费拍摄亲子照。3月9日下午,双流区川港影楼的工作人员和数名志愿者来到付建蓉的家中。除了母亲和好姐妹的陪伴,付建蓉的弟弟付刚也带着女儿赶来了。

换装时,在众多拍摄服装中,付建蓉选择了一套婚纱,“我从来没拍过婚纱照,想美美地穿一次婚纱。”

看到外面久违的阳光,付建蓉提出想到户外拍摄,留住最美的春天。为了满足她的心愿,社区安排了四名巡逻队队员,将坐在轮椅上的付建蓉从4楼抬了下来,推着她去油菜花地和广场上拍照。除了和儿子拍摄亲子照外,摄影师还为他们一家人拍摄了全家福。

3月12日,摄影机构将处理和冲洗好的照片送了付建蓉手中,包裹相框的纸板后还写着“加急”两个字。“通常情况下,拍摄照片制作出来都要十几二十天,这是摄影机构加急做好的。”黄忠说,担心拍摄好的照片无法送达到付建蓉的手中,摄影机构周末两天就处理好,还赠送了精美相册、相框等。

看着摄影机构送来的精美照片,付建蓉流下了眼泪。拿着全家福她叮嘱:一定要放大装进相框,挂在家中,“这是我一辈子唯一的全家福。”

3月13日,成都商报记者来到付建蓉家中时,客厅里四处摆放着刚拍好的照片,在油菜花田里,她笑得很美。付建蓉最喜欢的是与儿子拍摄的亲子照,翻到与儿子的照片时,付建蓉说,“非常感谢社区和所有爱心人士,有了这组亲子照,以后我儿子想我的时候还可以看看照片……”

记者问付建蓉,剩下的日子还有什么想做的事情,躺在床上的付建蓉用虚弱的声音回答:“我的梦想都已经都实现了,现在没有一丝遗憾,圆满了!”

目前,付建蓉在家休养治疗,期间她在华西医院的主治医生王科时刻关心着她的病情,远程问诊,邮寄药品;因为需要每周进行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胜利卫生院也主动上门提供检查,大家都在为付建蓉作出努力。王兴国 成都商报记者 张肇婷(来源:新浪新闻)

2018年1月16日讯,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门前的东安路上,有一家特殊的假发店,店内大部分顾客都是接受化疗的癌症病人,造型师用自然的方式与他们寒暄,4年来为无数病人提供了帮助。生与死的剧目,每天都在这家小小的假发店里上演。在这里,癌症患者找到了美丽、快乐,甚至生命的尊严。

父子三人接连癌症 全都是因为忽略了这些早期信号 第7张

老秦为赵阿姨戴上定做的新头发。《解放日报》供图

这家小假发店面积只有十几平方米,小店里有4个梳妆位,白色的货架上放满头模和假发。

假发店秦老板原来是一名普通发型师,后来改行做假发。“刚开始就是为了做生意,把店设在肿瘤医院对面能带来更多客源。”老秦性情直爽,喜欢跟人聊天,客人来到店里,他都会先跟客人聊上两句,根据客人的治疗情况为他们选头发。

老秦说:“来这里的病人一般都很绝望,年纪越大越接受不了现实,情绪崩溃的往往是四五十岁的人。”但病人到此处来配假发,进来时很郁闷,出去时心情会好些,状态大不相同。店里出售的假发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客人大部分是女性,有的客人一开始准备买几百元的,挑着挑着就买了几千元的。为什么买这么贵的?因为头发关乎一个人的形象和容貌,是她们活着的尊严。

记者采访时,店里来了个“短发”女孩。“来啦!”老秦熟络地跟她打招呼。“嗯,来洗头发!”她手捧一束花,往靠门口的位子上一坐,利落地摘下头上的假发交给店员,自顾自摆弄起手中的花。过了一会儿,头发洗好了,老秦把湿头发挂在一个头模上吹造型。他先用夹子把头发一层一层夹起来,用梳子翻蓬松,边吹边拉直。老秦说,在头模上做头发和在真人头上完全不一样,要想象它戴在真人头上的样子。

女孩告诉记者,她家在昆山,每次化疗都是一个人当日往返。昨晚医院的机器坏了,她就在附近小旅馆住了一晚。店里的人对这女孩很熟悉,因为她是病人中少有的“元气少女”。“我以前是长卷发,长发及腰呢。”女孩说话声音明亮,笑起来还有浅浅的酒窝。“那时我刚被确诊,还没开始化疗,医生说一开始化疗就要掉头发,我就立马去发廊剪了个短发。化疗后没过几天,短发也一点点掉了,我就直接剃了光头。”她摸了摸自己的脑袋,好像在说别人的故事。当天晚上是她最后一次化疗,她特别高兴。“化疗结束后,我的头发就会长回来啦!头发没了还能再长,可是活着比较重要,你说对吧?”她的笑容就像春日里的一抹阳光。

去年7月的一天,天气异常炎热,店里来了一位父亲,想给女儿借一顶假发。“我们这里是卖的,不租借。”老秦告诉他。“是这样的,我女儿今年初中毕业,过两天学校要拍毕业照,她想和同学们一起合影。”父亲红着脸解释,“我们家条件不好,就想临时借一下,拍完就送回来。”听了这位父亲的请求,老秦答应了。

连说了三句“谢谢”,这位父亲跑出去把女儿喊进来。这是个16岁的小姑娘,瘦弱得好像一阵风就能吹跑,眼睛里没有神,化疗把她本来就弱的身子消耗得快虚脱了。在镜子前,老秦给她戴上假发。看着一头乌黑浓密的头发又回来了,她苍白的脸上终于有了点笑容。“好看。”她回过头对父亲说。

“我女儿以前就是这样一头长长的直发。”父亲打开手机里的相册,里面有女孩的许多旧照片,都是一年多前的照片。那天,她借走了假发,3天后又如约还了回来。再后来,老秦给她做了顶专属于她的假发。

老秦说,得了癌症的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我们店里可以剃头,在别的理发店就不行。有的顾客让店里的人看到自己光头的样子无所谓,却死活不愿给自己的亲人看到。”

赵阿姨定做了店里最贵的一顶假发。她到店里取的那天,一进门便选了一张背对门口的座位坐下,一直低头看手机,不停地咳嗽。她不愿与任何人对视,只要有人走进店里,她都会下意识躲开。

店员递上假发,赵阿姨摘下自己头上戴着的一顶便宜假发,换上定做的新假发,在镜子前端详着自己。“不行不行,显得脸太长了,我现在就像个鬼一样……”她满脸愁容。“您别急,我帮您修剪一下。”老秦一边给她剪头发,一边好言相劝,“您现在什么都别想,该吃吃,该喝喝……”

赵阿姨去年11月,身体突然感觉不对劲,再查已是癌症晚期。“我以前从来不去医院,医保卡里的钱都没花过。现在看到这个‘癌’字,是真的怕。”一共八次化疗,赵阿姨刚开始做第一次就知道头发要掉,就先剃了光头,并花4000多元买了店里最好的一顶假发。白天出门,她戴上贵的假发,晚上睡觉就戴一顶便宜的。

“阿姨,这假发您不能一天到晚都戴着啊,皮肤会过敏的。”老秦提醒说。“不行,睡觉时我老公看到多难看啊!”自患病以来,连赵阿姨的丈夫都没看到过她光头的样子,每次她都要躲到洗手间里戴好假发才出来。头发修剪好,赵阿姨看着镜中的自己,终于有了点自信。她说,自己以前就是这个发型,现在看起来还一模一样。据《解放日报》来源:北京晚报

社会万象
国际快讯
人间冷暖
奇闻趣事
世间印象
闲聊
历史名人
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