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社会万象 > 中国骨质疏松患者超8800万 每2个老人中就有1人患病

中国骨质疏松患者超8800万 每2个老人中就有1人患病

来源:男儿窝    阅读: 1.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老龄化发展,骨质疏松已跃居中国最常见慢性疾病的第四位。据估计,中国骨质疏松患者人数超8,800万,每两个老年人中就有1人患病。骨质疏松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中国骨质疏松患者超8800万 每2个老人中就有1人患病

患者呈年轻化 依从性不佳成治疗难点

骨组织的代谢是一个旧骨不断被吸收、新骨不断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骨吸收与骨形成的动态平衡被破坏,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骨强度下降,患者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增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患者为40岁以上逐渐进入绝经期的妇女以及50岁以上包括男性的中老年人,且近年来,患者人群更呈年轻化趋势。目前我国50岁以上女性的骨质疏松率已高达30%以上。

骨质疏松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带来髋骨骨折、脊椎骨折等情况,其中尤以髋部骨折最为严重。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的数据显示显示,有20-24%的患者在发生髋部骨折一年内死亡,一半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美国新墨西哥州临床研究与骨质疏松症中心主任E. Michael Lewiecki博士表示,“根据美国外科医生总会报告显示:美国骨质疏松患者的长期治疗依从性仅为50%。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将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无法有效抑制骨转换,骨密度大幅降低,增加骨折风险,并由此为美国带来每年一千亿美元的高额治疗费用。”国内调查表明,约87%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服药时间不足3个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骨质疏松防治研究中心朱汉民教授表示:“骨质疏松症治疗需要长期至少1年以上才能降低骨折风险,然而我们在临床随访时发现,很多确诊患者不能遵医嘱按时口服治疗药物,致使骨折风险增加。因此,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可以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降低骨折风险。”

骨转换标志物迅速反映治疗效果

在使用双膦盐酸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女性患者进行的调研数据显示,27%的患者是因为知道目前的治疗对自己有帮助是促使女性坚持骨质疏松治疗的首要因素。

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骨转换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骨形成标志物)具有快速、灵敏及在短期内观察骨代谢动态变化的特点,且能预测将来骨密度和骨折风险,而骨密度(BMD)测定检查一般需要半年以上才能有动态变化,且没有相关预测性。《2011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指出:骨转换标志物可以在药物治疗后1-6个月发生明显变化,通过测量其变化情况有利于预测疗效,增加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刘建民教授指出:“骨转换标志物检测在骨质疏松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正日益体现。同时,我科代谢性骨病课题组的最新临床研究还发现,骨生化指标与全身多个脏器/系统的生理和病理改变皆有关。因此,骨生化指标的研究对医学的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罗氏诊断大中华区总经理黄柏兴先生表示:“罗氏诊断拥有全面量化的骨质疏松治疗管理标志物,18分钟即可快速监测骨质疏松治疗效果,从而增加患者依从性,评估骨折风险,帮助医生优化治疗方案。未来,罗氏诊断将持续致力于为临床提供更全面、准确、可靠的骨转换标志物,为中国医疗健康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社会万象
国际快讯
人间冷暖
奇闻趣事
世间印象
闲聊
历史名人
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