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享生活 > 饮食营养 > 中医学上酒有哪些药理作用

中医学上酒有哪些药理作用

来源:男儿窝    阅读: 2.1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我国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实践中对酒的药理和药性有着深刻的认识,酒是谷类和曲锁酿成的流质,其质清、其气悍,刚烈而辛窜。其性味正如《名医别录》所说:苦、甘、辛、大热。《名医别录》认为酒能“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孙思邈的《千金食治》则认为酒能“止呕哕、摩风瘙(治)腰膝疼痛”。《食疗本草》:酒可“养脾气、扶肝、楚风下气”,春酒“常服令人飞白”。《本草拾遗》:“酒具有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散湿气,消忧发怒、宣言畅意之用;酒糟则可温中消食,除冷气、杀腥,去草、菜毒,润皮肤,调脏腑的作用”等等。此类著述在古人医学著作中可常见。班固更是将酒推为百药之长。

中医学上酒有哪些药理作用

中医用酒治病历史悠久,现代医学也认为酒有极好的药理作用,主要概括为一下几个方面:

1.活血通脉、祛风逐寒。

酒能活血通脉、舒筋活络、祛风逐寒。古代医学家在增强中药活血化瘀作用时往往加酒服用或佐酒煎熬,另外民间对于跌打损伤、活血化瘀者,常佐酒以散瘀止痛。

2.改变药性,增强补益作用。

在众多医疗实践中发现,酒能改变一些药物的药性,增强补益功能。如生地性寒,功能养阴凉血,经酒蒸后即为熟地,味甘性温,含糖量增高,地黄素等有效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增强了益肾滋阴养血添精补髓的功能。女贞子用黄酒蒸熟晒干后补而不腻,补中有清,能增强有机酸类在水中的溶解度,使糖分含量增高,补益肝肾的功能加强。

3.酒是中药炮制的中药辅料。

酒是良好的有机溶剂,一般中药中的主要药效成分皆易溶于酒中,某些药物经过酒制之后能使药效成分释出,增加药物的功能。例如当归,当归内含有挥发油,经酒炒过之后药效成分在水中溶解度增加,养血活血的功能增强,香附是“妇科之主帅”,用酒、醋加工炮制之后能增加溶解度,使药效成分易于煎出,增强了疗效。

4.酒是调味品,具有健脾和胃,除湿矫味的作用。

《本草拾遗》:“酒可厚肠胃、润皮肤、除湿气”。在日常饮食中,就是不可或缺的调味品,酒既能解腥也能去毒,还能使食物味鲜可口,使人健脾开胃、增加食欲。

总结:酒不仅在生活饮食中不可缺少,在中医学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其主要的药理作用可以归纳为散寒滞、开淤结、消饮食、通经络、行气血、温脾胃、祛湿寒、养肌肤等。但需要提醒的是,酒虽然有这些好处,但是不能痛饮,凡事都要有个度,正如《养生要集》所说:“酒者,既益人,亦能损人。”因此千万不可贪杯。

(来源:本站 本文为本站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违者必究)

美食
艺术
家居
电影
保健养生
健康常识
饮食营养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