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享生活 > 中医 > 冬季养生 进补有学问

冬季养生 进补有学问

来源:男儿窝    阅读: 9.82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转眼冬季即将到来,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冬季是个进补的好时节。古人云:"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 。"藏于冬"意即是冬天是一年之中最适合进补的季节,在冬季人们需要摄取高热量的食物来抵御严寒,而这个时候人体脾胃运化能力转强,此时进补吸收更快更好,有利于提高身体各方面机能。那么,冬季具体要在什么时候进补,怎么进补才是正确有效的养生呢?

冬季养生 进补有学问

先来看看冬季有哪些节气:

1、立冬:立冬在每年阳历的11月7日或8日,立冬作为冬季开始的节气,意味着人们要开始过冬,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保护身体的阳气

2、小雪:小雪在每年阳历的11月22日或23日,小雪开始后,天气渐渐寒冷,此时人们易患呼吸道疾病,讲究保暖和适当进补。

3、大雪:大雪灾每年阳历的12月7日或8日。大雪时节,万物潜藏,人亦不可轻易扰动阳气,起居应保持早睡晚起的规律,并适当保持室内空气的湿度。

4、冬至:冬至在每年阳历12月21日或22日。冬至是一年当中夜晚最长的一天,是天地阴阳气交的枢机,也是人体阴阳气交的时刻。冬至也是"数九"的开始,"数九"是九天一个周期,共九个周期,这段时间是最寒冷的时候,很多老病会在此时复发,体弱和有宿疾的中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身体.

5、小寒:小寒在每年阳历的1月5日或6日,此时虽仍应积极参加健身运动,但要适当减少阳气的消耗,即避免皮肤开泄耗阳,此时更强调"冬藏"。

6、大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在每年阳历的1月20日或21日。大寒气温很低,人们应注重固精益肾,补血气,以促进脏腑功能。此时,性生活要适当减少,宜进补各类药膳以满足人体培养精气的需要。

冬季进补什么时间最好呢

有三种说法:一是在立冬后至立春前;二是在冬至前后;三是三九天。民间认为,在冬至前后进补为最佳。专家则认为,冬令进补时间的选择因人而异。患有慢性疾病又属于阳虚体质的人需长时间进补,可从立冬开始直至立春;体质一般而不需大补的人,可在三九天集中进补。正如民间早就有"夏补三伏、冬补三九"的说法。

当然,养生是一种生活习惯,它包括日常起居和三餐,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心补。冬季适合进补,但不能盲目地进补各种补品。节气作为气候变化的参考,进补更需要根据不同的体质,不同地域和气候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清补、滋补、温补、大补。总的来说,冬季进补应该讲究一下几个原则:

1、清补

选择清补的人群:准妈妈、患有各种慢性病的中老年人、肿瘤患者。这类人群冬季进补最理想的是"清补"加"调整"。清补注重饮食调整,常用的清补食品有百合、山药、甘蔗、蜂蜜等;清补药物有西洋参、沙参、麦冬、铁皮石斛等。要注意控制烟酒,尽量少吃狗肉羊肉等,鸡汤也不适宜多喝。

推荐食谱:

沙参玉竹炖山斑鱼:

用料:沙参10克、玉竹10克、山斑鱼100克

功效: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制作要点:将山斑鱼洗净,切段,再与洗净的沙参、玉竹放入炖盅内加水300毫升,隔水炖2小时即可。

适用人群:咳嗽无痰,声音嘶哑,口干烦热,手心热,口腔多发性、反复性溃疡等阴虚内热者。

2、滋补

普通健康人群均可选择滋补的方式进行养生。且应以补肾健身为主,培元固本,增强体质。

推荐药膳如下:

花生猪手煲

功效:养颜美容、滋润肌肤、增加弹性。

口味:浓汤香溢 润而不腻

原料:花生80克,猪手300克,淮山50克。

调料:盐、葱、姜、料酒适量。

制作方法

1.将猪手洗净切块、淮山切块;

2.将所有材料及葱、姜、料酒放入锅中,加清水小火炖约1小时20分钟,加入盐稍煮即可。

洋参淮山排骨汤

功效:补气提神、滋养生精、健脾开胃、消除疲劳。

口味:软烂香浓 油而不腻

用料:洋参25克,淮山50克,芡实50克,排骨500克,陈皮、精盐少许。

制作方法:先将洋参、淮山、芡实、排骨、陈皮分别洗净。洋参、淮山切片,排骨斩件,备用。在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放入全部材料,再改用中火继续煲3小时,加入少许精盐调味即可。

3、温补

温补一般强调根据各种虚证体质进行调养。如阳虚此时则可类可多吃些羊肉、狗肉、牛肉等;菜类宜吃韭菜、生姜、茴香苗等;水果宜吃些大枣、苹果、柑橘等。阴虚体质则着重补阴。气虚血虚等均可根据体质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进补,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适合冬季的温补食物有:羊肉、牛肉及二者的内脏,狗肉,公鸡,鹅,海参,乌贼,鹿肉,大枣、核桃、扁豆,薯芋类,葱、蒜、韭、姜,蚕豆,小麦粉,酒类等

总而言之,冬季进补要适当,既要增强抵抗力,祛病补虚,还要控制每次的进补量,以免影响正常饮食。如逢旧病发作或发烧,则要停止进补,等病情痊愈后,再结合疾病致虚的身体情况进补。

美食
艺术
家居
电影
保健养生
健康常识
饮食营养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