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享生活 > 外科 > 假艾滋症状多为心理因素造成

假艾滋症状多为心理因素造成

来源:男儿窝    阅读: 3.0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假艾滋症状多为心理因素造成

由于艾滋病复杂而多样的症状,在临床上与其它许多疾病常表现出相似的症状,而易造成误诊,故在诊断艾滋病时应注意加以鉴别。

发热、消瘦、疲乏、无力,这些表现艾滋病病征的现象需和其他感染性病(如结核病、沙门氏菌属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胶原性疾病、血友病的某些类似症状相鉴别。

淋巴结肿大,需与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卡波济肉瘤、淋巴瘤、何杰金氏病、淋巴结核、血友病相鉴别,尤其应注意与近年来在同性恋中发现的良性性病性淋巴结病综合征(GINS)相鉴别。

皮肤改变,艾滋病病人多发生的荨麻疹、全身性搔痒症及尖锐湿疣、接触性软疣等需与伴皮肤改变的卡波济肉瘤、皮肤粘膜紫癜、白血病的某些皮肤症状相鉴别。

艾滋病能通过性接触传播,它所表现出的皮肤粘膜表征需与其它性病相鉴别,如淋病、梅毒、软性下疳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但上述这些性病都有明显的局部症状及特异的检测手段,且治疗也相对容易,无艾滋病所特有的免疫学改变,也是鉴别要点之一。#p#副标题#e#

艾滋病的血液学与免疫学的改变需与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和其它原因引起的免疫抑制疾病的鉴别。

在艾滋病早期表现出的疲乏、抑郁、嗜睡等症状尚需与称为“假性艾滋病综合征”的精神症状相鉴别。另外,在儿童艾滋病诊断时,也需注意与儿童发育迟缓症等相鉴别。

当艾滋病这个病魔像一个黑色巨大的幽灵,出现在人们面前;当一个个无治而死的尸首,连其至亲骨肉们都避退三舍,生怕死尸上带的可怕病毒会传播到自己身上,而需要经防疫机构另行消毒处理;全世界范围内对艾滋病的恐慌已达到顶点。

对于同性恋者、这首推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人群来讲,更是人人自危,对于种种自身表现出的轻微不适和感觉总是深恐与艾滋病病征有关。在紧张的心理压力下,逐步形成已患艾滋病的心理障碍,这类人通过精神或心理治疗,能很快消除症状。#p#副标题#e#

米勒先生曾于1985年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报告过两例。一例为男性25岁的同性恋者,就医时坚持认为在6个月前与一个美国男子发生性行为后染上了艾滋病,经过皮肤活检及有关艾滋病病毒的全面检查,并未显示出阳性或异常发现。但这位患者仍坚信不疑,并表现出精神抑郁、情绪变化多端、严重失眠、对周围事物淡漠、体重下降和周身不适等,持续有3个月时间。

并将无意中发现的手臂上的毛细血管瘤误认为艾滋病表现出的体征,终日处于恐惧焦虑的状态,后来发展到企图自杀。医生们给予其服用抗抑郁药物并进行有关艾滋病基本常识的心理说服工作,5周后症状逐渐消失,心理状态恢复平静。

另一例是位30岁的同性恋者,把脚上的挫伤误认为卡波济氏肉瘤,十分恐惧,自我感觉已染上艾滋病,出现了焦虑情绪,经4周时间的精神治疗(药物及心理治疗)之后,焦虑症状消失。

美食
艺术
家居
电影
保健养生
健康常识
饮食营养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