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享生活 > 外科 > 保护血管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护血管健康的生活方式

来源:男儿窝    阅读: 3.1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李先生今年体检,检查空腹血糖是5.6 mmol/L,在最后的体检意见中医生建议他去做糖耐量实验的检查,并且要定期监测餐后血糖,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李先生觉得奇怪了,自己又没有糖尿病为什么要监测血糖?咨询了当医生的侄子,才知道像自己这样空腹血糖值处于异常边缘的人,往往餐后血糖已经超标,而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全世界对糖尿病研究的逐渐深入,由高血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临床的重要问题,特别是作为糖化血红蛋白的重要构成部分的餐后血糖,日益引起大家的重视。餐后高血糖是指正常餐或试验餐后出现血糖峰值超过正常。包括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测定》 7.8 mmol/L并≤ 11.1 mmol/L的糖耐量异常患者和》 11.1mmol/L糖尿病患者。如果餐后血糖高了,实际上提示已经出现病理过程,因此餐后高血糖是糖尿病并发症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循证医学证明在一些高危人群或2型糖尿病患者中,当其空腹血糖和/或糖化血红蛋白还正常时,其餐后血糖已经升高。因此目前认为,餐后血糖是一个较早的诊断指标,如果餐后血糖增高,则可能已伴有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国外糖尿病干预研究(DIS)发现餐后高血糖是心血管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并且认为餐后高血糖会使老年人发生致死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1倍以上。而欧洲糖尿病诊断标准联合分析(DECODE)提出主要是餐后血糖影响了死亡率,结果发现空腹血糖水平相同的人群,餐后血糖越高死亡率越高。同时发现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的患者所有原因导致的死亡率升高19.2%,而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率升高15.5%。来自芬兰的资料分析发现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2-3 mmol/L,心肌梗死和中风发病率升高17%。在潘长玉的近年来研究中显示:在糖耐量异常和正常对照者各700多例中,前者冠心病发病危险性明显高于后者。一项德国的研究对比了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发现无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如何,随着餐后2小时血糖的升高,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加。因此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数据提示我们:餐后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既然餐后高血糖如此重要,那么哪些患者要特别注意餐后血糖的监测呢?首先就是餐前血糖达标,但糖化血红蛋白仍不理想者或者餐前血糖大于5.6mmol/L者;第二就是餐后血糖偏高的患者;第三则是要特别精确考察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的患者;然后就是妊娠糖尿病患者,要求严格控制者;最后是高危人群即使其空腹血糖正常,宜行餐后血糖或OGTT检测,以尽早诊断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如果检查发现了餐后高血糖也不必惊慌,只要您参考以下几条原则并且坚持下去,相信您一定会远离心血管疾病的困扰。首先是生活方式的干预。

保护血管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又包括以下三点:

① 控制体重,意思是说如果您的体重超过了您的标准体重,您就应该减肥了;

② 合理饮食,也就是根据您的标准体重和您一天活动的状态将每日所需摄入的总热量合理分配到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食物中去;

③ 适当运动,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不仅可以加强身体的新陈代谢,更有大量研究证明运动可以减轻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正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另外,当您以上几点已经做得足够好,但餐后血糖仍不太理想时,也不要着急,因为我们还有一个好办法可以帮助您,那就是药物治疗。现在控制血糖的药物有许多种,我们建议您在正规医院的专业医师指导下选择适合您的药物并且定期复查,千万不要随便相信报刊上所谓的中药降糖的广告或者将别人降糖的经验生搬硬套到自己身上试验。

美食
艺术
家居
电影
保健养生
健康常识
饮食营养
生活百科